市妇联:实施“五大工程” 助推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2007-08-02 浏览次数:
为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科技素质,助推我市新农村建设,自2005年11月以来,市妇联实施 “五大工程”(巾帼科技星火工程、巾帼信用致富工程、农家新生活建设工程、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以城带乡帮扶工程),搭建“四个平台”(创业平台、新生活平台、爱心平台、帮扶平台),带领全市广大妇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途上,奏响了一曲嘹亮的巾帼之歌。
一、搭建创业平台,实施“巾帼科技星火工程”和“巾帼信用致富工程”,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
提高农村妇女科技素质,帮助她们增收致富是妇联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2006年以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以“巾帼科技星火工程”为载体,狠抓农村妇女科技培训工作,着力提高农村妇女科技文化素质。在培训内容上,注意根据地方特色和发展优势,结合农村妇女的需求和愿望,实行“农民点菜,妇联配餐”;在培训形式上,力求采取专家讲座、致富女能手经验交流、外出学习、实地考察等方式;在培训对象上,注重突出重点,分类培训:对一般的青年妇女提供最新农业科技培训,重点开展农村妇女骨干、致富女能手示范培训,面向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转移技能培训等。为破解农村妇女“想致富,没技术,找着项目缺财路”的难题,2006年9月,市妇联与农信社联合启动“巾帼科技星火工程”的姊妹工程――“巾帼信用致富工程”,为农村妇女创业致富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全市共举办各种培训班1331期,培训妇女129000余人;发放小额贷款1109,11万元,扶持巾帼信用户847户;创建各类巾帼示范基地127个,巾帼科技示范村179个,“妇”字号龙头企业27个,影响和带动全市24000余名农村妇女脱贫致富。
二、搭建新生活平台,实施“农家新生活建设工程”,引领农村妇女建设整洁、和谐、文明新农家
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富在农家,更要美在农家。市妇联充分发挥贴近妇女、贴近家庭的工作优势,以“五在农家”(学在农家、美在农家、乐在农家、平安在农家、和谐在农家)活动为主题,启动“农家新生活建设工程”。各级妇女组织利用家庭这一传统工作阵地,以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任务,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切入点,发挥女性在家庭中的特殊作用,通过创建各种富有特色的活动,在农村妇女中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领农村妇女当好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一是开展 “绿色家庭”、“节约型家庭”等特色家庭创建活动,引导农村妇女参与环境治理和村庄建设,绿化、净化、美化村容村貌;二是通过评选“优秀母亲”、“好媳妇”等家庭角色,组织开展“夸媳妇贺娘家”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弘扬文明新风;三是组建秧歌队、健身队等妇女文体队伍,活跃农村妇女文化生活,引导广大农村妇女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新观念。目前,全市实施“农家新生活建设工程”试点村92个,妇女文化活动阵地(站、点、中心户)90个;成立妇女文体活动队伍161支,评选表彰家庭典型(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绿色之家等)632个,签订家庭承诺书、责任书1456份。
三、搭建爱心平台,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
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而出现的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一个不和谐的音符。为了帮助留守儿童解决亲情缺位带来的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等问题,市妇联在全市启动并全面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以“牵手留守儿童,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多措并举,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一是调研启动。各级妇女组织深入农村、社区,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学习等情况,并召开座谈会,撰写调研报告,探索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路子;利用市(县)召开两会期间,提交关注留守儿童问题的议案、提案,以引起党政领导的重视。二是宣传发动。市妇联与平顶山日报社联手开辟“关爱留守儿童”专栏,郏县电视台《新闻广场》栏目制作专题片《关爱留守儿童在行动》,集中报道留守儿童的生存、生活状况,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关心留守儿童的具体举措,推动社会联动关心留守儿童;向全市发出《牵手留守儿童,共建和谐家园》的倡议;鲁山县妇联利用今年“六一”选送贫困留守儿童去北京参加全国妇联举办的“庆六一慰问农村留守儿童暨迎奥运、亲子携手双合格展示活动仪式”的机会,聘请著名作家为留守儿童量身定制了诗朗诵《留守儿童的心声》,再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引起了社会的共鸣。三是活动推动。招募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志愿者,开展爱心妈妈、爱心小伙伴等活动,与留守儿童结对子,送温暖;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开通“亲子热线”电话;组织“两地书、亲子情”征文活动等,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牵手留守儿童”的活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部分市直单位妇委会深入所帮扶的农村慰问留守儿童,发动单位职工家庭与留守儿童结对子;许多热心人士纷纷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中来。全社会初步形成了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帮助留守儿童快乐成长的热潮。
四、搭建帮扶平台,实施“以城带乡帮扶工程”,推动城乡妇女组织共同建设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农村妇女的力量和智慧,更需要城市妇女的帮助和支持。市妇联发挥牵线架桥的作用,实施“以城带乡帮扶工程”,开通了市直妇委会与村妇代会组织之间帮扶的“直通车”,推动城乡妇女组织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自2006年8月工程实施以来,市妇联已顺利组织100个市直单位与农村妇代会签订牵手协议,结成帮扶对子。许多帮扶单位妇委会能够主动向领导汇报,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根据帮扶村的实际,结合自身的优势,制定帮扶计划,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深入开展“六个一”活动(帮助对口村妇代会建一个好领导班子、找一条致富路、教一项实用技术、送一次温暖、办一些实事、评选表彰一批“五好文明家庭”),突出做好了“带”、“帮”、“扶”三个方面的工作。目前,“帮扶工程”已成为其它四大工程的有力帮手,正在我市有序开展。
“五大工程”全面实施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全市各级妇女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第一,促进了农村妇女的全面进步,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五大工程”的实施使广大农村妇女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素质,增强了她们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开始活跃在各行各业,成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第二,为广大妇女干部提供了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舞台。在“五大工程”的实施中,许多妇女干部积极主动,帮助农村妇女姐妹选项目、争资金、请讲师、建基地,集协调、指导、监督于一身。近两年来,她们先后发现并推广了40余个适合农村妇女特点的种植、养殖、加工项目,受益妇女2万余名。这一过程丰富了她们的农村工作经验,提升了她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也充分展示了她们的才华,一批有思想、有干劲、能力强的妇女干部脱颖而出,得到了组织的提拔和重用。第三,增强了妇联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五大工程”的实施也使妇联组织认识到:“五大工程”是顺应妇女群众的要求、符合妇女群众意愿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是妇联组织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它为妇联组织继续参与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