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妇联对农村留守妇女生产生活情况进行调研
发布时间:2009-12-26 浏览次数:
郏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民有14万人,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农村妇女为照顾家庭留守家园,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妇女。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有农村留守妇女38000多名。为了解掌握她们的生产、生活现状和发展需求,连日来,郏县妇联深入到渣元乡、薛店镇、白庙乡等乡村对农村留守妇女生产、生活状况展开专题调研。
调研采取深入乡村、走访农户、座谈沟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共发放农村留守妇女生产、生活状况调查问卷300多份,走访农户70多户,座谈农村留守妇女500多人次。
调研中发现农村妇女留守原因主要有照顾子女、赡养老人、身体不好、地里农活多、年龄大外出打工不好找工作等情况。农村留守妇女的生产、生活状况是家庭负担一般都比较重,上有老下有小,多数留守妇女有1—2个老人需要赡养,大部分老人都患有疾病,需常年看病吃药,家庭医疗费压力较大。多数留守妇女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家庭收入来源主要是丈夫的打工收入。农村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都较低,基本上都是小学、初中文化程度,致富能力不强。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劳动强度大、致富无门路、缺技术、缺资金、经济状况差、生活压力大等情况;农村留守妇女当前最大的需求就是希望能有适合女性、劳动强度不大、风险小、见效快的致富项目,增加家庭收入,改善家庭生活。
针对农村留守妇女的调研情况,郏县妇联撰写出了《郏县农村留守妇女生产、生活情况调查报告》,结合妇联职能提出解决当前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建议:一是组建和推广“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把同一村落、同一产业、同一需求的留守妇女组织起来,在生产上互帮互助,在家庭生活、教育子女等问题上沟通交流,提高留守妇女的自助能力,增强她们面对和战胜困难的信心。从而充分调动起留守妇女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使互助小组在组织、引导农村留守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二是强化科技培训,扎实推进“巾帼科技星火工程”,依托“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组织留守妇女开展种植、养殖、编织等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留守妇女的科技素质和增收致富能力。三是引进、推广适合留守妇女特点的致富项目(如:食用菌种植、绢花加工、手工编织等),积极协调小额贴息贷款。从项目、资金、技术上帮助农村留守妇女走上致富之路,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发挥出留守妇女的主力军作用。(郏县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