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千名“代理家长”牵手留守儿童
发布时间:2010-06-04 浏览次数: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县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很多农村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性格孤僻内向、有自卑情结,有的表现出厌学、逃学、泡网吧等不良现象,出现了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针对上述情况,我县妇联积极开展“代理家长”牵手留守儿童活动,招募了一批关爱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与农村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成为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成长的引路人,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精神家园”。
一、建立留守儿童“三知”档案。在年初工作会上专项安排布置关爱留守儿童行动,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关注留守儿童动态,努力做到“三知”。他们通过到留守儿童家庭走访座谈,一是了解留守儿童的本人性格特点、在学校学习情况,二是了解掌握了留守儿童家庭成员情况、生活及经济收入情况,三是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情况,监护人和学校教师的联系方式,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为“代理家长”选择留守儿童提供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二、关爱行动做到“三沟通”。县妇联向全社会发出倡议,招募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有爱心的社会各界志愿者作为关爱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要求全县各级妇女组织、广大妇女干部、先进妇女典型、女大学生村官、农村留守妇女互助组成员要带头关爱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的“代理家长”。一是“代理家长”通过日常生活关心进行思想与情感沟通。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关爱教育计划,在节庆日、寒暑假给予留守儿童亲情关怀,与留守儿童建立深厚感情,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使留守孩子享受到“父母”的关怀照顾。二是“代理家长”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监管人交流沟通。根据监管人所反映的留守学生的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困惑,与其父母多联系,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三是“代理家长”定期与留守儿童所在学校教师及时沟通。了解留守儿童在学校的学习怎样、表现如何,对情绪不好,身体不佳,成绩下降的孩子,主动做到与老师和监护人经常交换意见,随时保持联系,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加学校集体活动,使留守儿童在学校安心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在老师、同学群体中健康成长。
三、县妇联倡导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响应。“代理家长”这一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已有“代理家长”上千名。许多有知识、有爱心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也加入到“代理家长”这一行列中,许多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在这些代理家长的精心呵护下正健康快乐的成长。“代理家长”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关爱的天空。儿童节前夕,县供电公司“代理家长”李淑敏等一行5人拿着书包、笔、文具盒等学习用品到茨芭镇苏坟村东坡学校看望慰问留守儿童,为15名贫困留守儿童送去了节日礼品。供电公司妇联主席李淑敏与她结成帮扶对子后,让房淑惠感受到了母亲的博爱和家的温暖,房淑惠说:“别人只有一个妈妈,而我有两个。我的志愿者妈妈让我们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感到不那么孤独了”。房淑惠的外婆谈起自己的孙女儿有一个素质高的“代理家长”教育指导时,激动地说:“她妈在外打工最不放心的就是孩子,如今,有志愿者照顾孩子我们放心,在外打工也就安心了。” (郏县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