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下岗女工赵菊英自办加工厂
发布时间:2011-11-24 浏览次数:
郏县冢头镇政府下岗职工赵菊英,下岗后不等不靠,闯荡市场,经过多年市场磨练和资金积累,去年10月回乡后办起了旅游绒帽加工厂。
2004年乡镇机构改革,赵菊英的名字进入了下岗名单。在基层工作岗位上干了近20年,点点滴滴都让她难以忘怀。刚下岗的那些日子,赵菊英整天无所事事,身心受到煎熬,直到有一天,她在街上闲转,看到很多中年妇女不停忙碌,顿时醒悟:要像她们一样,自创市场,不能让下岗难倒一个大活人。赵菊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于是2004年6月踏上了外出务工的征程。起初赵菊英摆过地摊、在饭店端过盘子,在困难的时候还曾拾过垃圾维持生计,什么样的罪都受过。后来,在老乡的介绍下进了一个加工厂,这一干就是五六年。2010年10月,赵菊英带着自己学到的一技之长回到了家乡。
去年10月底,赵菊英在县城南后街租场地200平方米,自筹资金30多万元,建设厂房10多间,购置生产设备52台,办起了旅游绒帽加工厂,安排冢头镇留守妇女35人,目前,月加工量达5万多顶。
赵菊英说,下一步自己将和其他厂商搞合作,加大投资,扩大生产,要从单一的来料加工向自主研发、生产、销售转变,为全镇广大留守妇女提供更多更好地就业岗位。(郏县妇联)
2004年乡镇机构改革,赵菊英的名字进入了下岗名单。在基层工作岗位上干了近20年,点点滴滴都让她难以忘怀。刚下岗的那些日子,赵菊英整天无所事事,身心受到煎熬,直到有一天,她在街上闲转,看到很多中年妇女不停忙碌,顿时醒悟:要像她们一样,自创市场,不能让下岗难倒一个大活人。赵菊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人。于是2004年6月踏上了外出务工的征程。起初赵菊英摆过地摊、在饭店端过盘子,在困难的时候还曾拾过垃圾维持生计,什么样的罪都受过。后来,在老乡的介绍下进了一个加工厂,这一干就是五六年。2010年10月,赵菊英带着自己学到的一技之长回到了家乡。
去年10月底,赵菊英在县城南后街租场地200平方米,自筹资金30多万元,建设厂房10多间,购置生产设备52台,办起了旅游绒帽加工厂,安排冢头镇留守妇女35人,目前,月加工量达5万多顶。
赵菊英说,下一步自己将和其他厂商搞合作,加大投资,扩大生产,要从单一的来料加工向自主研发、生产、销售转变,为全镇广大留守妇女提供更多更好地就业岗位。(郏县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