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服务妇女的“浙江经验”

发布时间:2012-04-23   浏览次数:

   清晨,迎着樟州湾飘来的徐徐海风,张永飞的渔家客栈又一个营业日来了。
  打开电脑,这位东海渔嫂看过这一天的网络预定后,开始为当天的生意做准备。
  一身蓝色碎花布衣的张永飞,有一张典型的渔村人脸庞——黑里透红,咧开嘴笑时,很容易从中读出真诚与热情。
  与“海天佛国”普陀山不超过两海里的距离,似乎也让这个舟山群岛的普通渔村多了份“佛光普照”的意境。
  但张永飞很清楚,自己的年收入超过30多万元,除了普陀山络绎不绝的人流外,“真正让我们被‘普照’的,还是送到我们身边的组团服务。”
  就在这间东海渔嫂渔家客栈门口,清清楚楚地贴着一张牌子,那上面是9个名字和9个手机号码,一句“您的服务团队”告诉大家,这9个人,随时准备为渔村所在的第九网格提供细致服务,这其中,就包括被张永飞视为“贴心人”的妇联干部。
  正是当地妇联组织帮着学技术、找贷款、做宣传,才让张永飞有了块“浙江省‘妇字号’示范农家乐”的“金字招牌”,成为众多“驴友”到朱家尖的首选。
  浙江省妇联副主席张丽萍介绍:“‘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成为浙江创新社会管理的主题词后,全省各级妇联组织就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其中,为全省妇女的发展提供直接而有效的服务。”
  浙江全省超过30万个网格,近10万支组团服务团队,已成为浙江各级妇联组织为妇女姐妹提供精细化服务的试验田。
    服务妇女新招迭出
  自2月24日 14:16发布第一条微博开始,舟山岱山县妇联的工作人员已渐渐习惯,通过网络搭建服务妇女新平台。
  如今,岱山县妇联已发布微博1000多条,粉丝近9万,其信息覆盖效应开始得以体现,“舟山群岛新区建设要先行先试,我们这也是从带领妇女姐妹参与建设中先行先试。”岱山县妇联的工作人员认为,微博,正是引导妇女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看新区,大胆表达在新区建设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一个最好的平台。
  “舟山女性敢于‘吃螃蟹’,源自于‘巾帼共建网格、妇女共促和谐’激发出的参与热情。”舟山市妇联主席张未说。
  网格,是在保持基层组织架构不变的前提下按照相邻相近的原则,以自然村落或相对集中居住区域为基础,结合各自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将每100~150户家庭划为一个网格。
  目前,舟山全市被划分为2360个网格,而众多女人大代表、女党代表、女政协委员、女执委、女性人民调解员、女性人民陪审员、社会维权服务站联络员、结对女干部等则被编入各网格的服务团组中。
  服务团组实时走访及时掌握网格妇女情况,注重发挥网格内妇女骨干作用,招募巾帼志愿者,并引导她们掌握妇女情况。服务团组根据妇女所需向志愿服务队提出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菜单。志愿服务队将服务资源由分散变集中,为一线服务团组提供后援支持。
  于是,一个由网格、服务团组、志愿服务队组成的三维框架逐渐形成。
  在舟山,已有越来越多的妇女加入到巾帼志愿者行列,主动参与社会管理。通过妇联的动员组织,已组建科技、文化、法律、健康、金融、爱心等“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在倡导社会新风上,她们组织巾帼志愿者参加“创卫进行时、妇女在行动”、“爱心彩虹”文明交通行动等活动;开展“美丽家庭互助行”活动,以家庭志愿者为主体,引导邻里携手互助、睦邻关爱、自主发展。在帮扶结对上,组织巾帼志愿者为渔村“送法律、送健康、送温暖、送科技、送政策”;组织“帮扶单亲贫困母亲牵手行动”,为单亲贫困母亲家庭的子女或本人提供招工就业机会;动员巾帼志愿者做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组织与贫困学生进行结对助学;定期为孤寡老人组织服务。
  舟山市委副书记钟达说:“广大妇女在接受巾帼志愿者服务时,激发了‘我愿为人服务’的热情,舟山的巾帼志愿者活动已成为一道妇女参与社会管理的美丽风景。”
  为创业妇女雪中送炭
  
当土地流转、种植成本、收购蔬菜带来的流动资金不足问题一起袭来时,虞凤珍,这位土生土长的嘉兴凤桥农家女说:“实在是为周转不灵发愁。”
  那时的虞凤珍没想到,自己的脱水蔬菜企业,如今总资产已近700万元,能够带动8000户农民通过订单生产获得稳定收益,并成为浙江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小额贴息贷款和担保贷款,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回想当初创业的资金窘境,虞凤珍说:“如果不是妇联帮我贷款,我哪能这么快走上现在的规模化经营道路?”
  近年来,嘉兴市妇联不断探索创新妇联组织有效服务城乡妇女的途径和手段,并针对城乡妇女创业资金短缺等问题,在全省率先推出女性创业小额贴息贷款和担保贷款,以资金扶持为重点,着力助推城乡妇女创业发展。
  嘉兴市妇联主席陆英说:“既然要帮,就要雪中送炭,当好全市城乡妇女创业发展的‘助推器’。”
  这一串数字,让人们对“助推器”的体会更加深刻。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嘉兴市县两级累计已发放小额贴息贷款近1.17亿元,其中低息贷款2113万元,受益妇女2155户,并辐射带动了一大批妇女和家庭,规模效应明显。
  2010年嘉兴市本级启动实施了女性创业担保,2012年市级女性小额贴息贷款额度将从200万元增至500万元。
  作为金融业务中一种很普通的信贷形式,小额贴息贷款和担保贷款一经引入“妇”字号事业发展中,就显示了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作用。在浙江,嘉兴妇联的这项工作,被誉为“四两拨千斤”的大好事,在增强妇女创业信心,帮助女性创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是切实提升了城乡妇女的发展能力。女性创业小额贴息贷款和担保贷款的推出,使越来越多的女性看到了突破资金瓶颈的可能性和实现创业梦想的现实性,进一步推动想创业的女性迈出门槛、已创业的女性扩大规模,使创业创新成为妇女的一种主动追求。
  二是有效助推了妇女参与基层民主管理。今年适逢村级组织换届,换届后,全市女性进村“两委”比例达100%,妇代会主任进村“两委”达100%。在行政村数量减少的前提下,由妇代会主任成长起来的女性村“一把手”134名,比上届还有所增加,这充分体现了村妇女干部的综合竞争力。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多年来小额贴息贷款政策的实施。特别是村妇代会主任在小额贴息贷款的扶持下,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的作用明显,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因而在选举中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肯定。
  三是逐步扩大了妇联组织的影响力。这项工作的推进,加强了妇联组织与城乡妇女的联系,增强了妇联组织服务妇女的能力,让广大女性更深切地体会到党和政府、各级妇联组织的关怀,从而增强了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嘉兴市委副书记冯志礼说:“这是妇联组织积极参与党政中心工作。既为城乡妇女创业创新、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促进了嘉兴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单亲母亲的心灵鸡汤
  当董金娣敲开刘梅(化名)家门时,虽然之前已经了解了基本资料,这位嘉兴市阳光家庭社工事务所主任依然很惊讶,屋内是几件打包好的行李,刘梅情绪非常低落,离婚整整21年,她一个人辛苦拉扯大患有听力障碍的女儿,女儿出嫁后,她却得了重病,因为治病,她欠了几万元钱,于是把房子卖掉还债,却不知去哪里安身。
  与董金娣聊了大半天后,刘梅心里的阴霾散了大半。董金娣建议她,用剩下的钱买套小房子住,并邀请她来参加“阳光家庭”的活动。
  于是,刘梅主动找起房源来,董金娣也替她联系住房。没过几天,刘梅给董金娣打来电话,说房子已经找到了。经过积极治疗,她的病情随后也得到了控制,身体逐渐康复,参加事务所组织的活动成了她孤寂时的最好选择。
  当记者在事务所见到刘梅时,她光彩照人,难以想象她曾是一个重病号。“‘阳光家庭’很温暖,社工们给人的感觉很好,手把手教我学电脑、插花,以后这里就是我的娘家了。”她开心地说。
  刘梅为自己的生活找到了润滑剂,还没忘记帮助别人,先后带了好几个单亲妈妈加入“阳光家庭”。
  看着刘梅如今阳光的笑容,董金娣和“阳光家庭”的社工们也是会心一笑,“终于又让一位姐妹‘阳光’起来了。”一位社工说。
  嘉兴市“阳光家庭”社工事务所是市妇联及市社工办指导下经市民政局批准成立,市妇联下属的一个民办非企业机构,也是嘉兴市首个专业社工机构。机构现有专职工作人员4名,实习生2名,后援服务团有37位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家,有巾帼志愿者86名。服务项目由上海公益社工师事务所专家担任督导。机构主要是围绕妇女儿童以及家庭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需求,通过引入社工理念,探索服务妇女儿童新手段,为她们提供项目化、专业化的综合服务。
  机构成立后,实施的首个项目就是政府购买的“单亲妈妈家庭专业社工服务项目”,为帮助有需求的单亲妈妈家庭尽快走出困惑减轻压力,机构开展了法律援助、心理辅导、亲子教育、情绪疏导、婚姻调适、就业创业等专业社工服务。
  如今,许多单亲妈妈已将“阳光家庭”当做了自己的娘家。“项目实施之初是我们敲不开服务对象的家门,现在是服务对象主动找上门。” 董金娣介绍,今年以来有35名单亲妈妈主动找社工求助。
  服务对象的接纳也推动了项目的开展。服务对象及其相关人员对机构所提供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8%;服务对象的改变率达到81%。
  随着工作的深入,“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也在嘉兴深入人心。阳光妈妈俱乐部的成立,给单亲妈妈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在已参加阳光俱乐部的成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成长,她们在阳光俱乐部园地发表的文章和个性寄语中,记录了她们变化的历程、表达了她们对生活对未来的心声。有5名服务对象不但自己得到了改变而且还主动加入了志愿者,参与到单亲家庭的服务中;有17名单亲妈妈从一个受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