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东梅:798里的红色儒商
发布时间:2010-07-30 浏览次数:
在北京大山子地区,有一片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旧工厂,而今被称为“798艺术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在这片充满后现代气息的街区中,静立着一座古朴的艺术空间——“菊香书屋”。它的主人,就是毛泽东的外孙女孔东梅。
“798”里的女老板
“我们这个空间,大到整体设计理念,小到墙上的每一幅画,都是老板精心布置的。你看,这是切·格瓦拉,这是甘地,这些摄影作品非常珍贵,很多是老板从国外收藏来的。”正当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时,孔东梅走了进来。她一身简洁的黑裙,一条长长的鲜红色围巾,红与黑的经典搭配,显出独有的高雅气质和艺术品位。记者早有耳闻:“毛泽东有个漂亮的外孙女,长得和他很像,下巴还有一颗和他一样的痣。”
“菊香书屋”曾是中南海丰泽园毛泽东生活过十几年的地方。如今,孔东梅把它“搬”到这里,又给了它新的诠释。这里的一切,充斥着多元的融合与强烈的对比:德国包豪斯建筑风格,巴洛克乐曲回荡其间;书架上,记载着中国历史的红色经典作品,整齐地排列着;大厅里,一根立柱上密密麻麻地贴满了毛泽东画像,熠熠闪光……新与旧,中与外,理想与现实,记忆与未来,在这里交融。
“我从小就喜欢写作,从中学到大学都参加了学校的文学社,也是校杂志社的一员。上中学之前,我读过大量17到20世纪的西方文学书籍,还经常听广播小说,算是个文学青年吧。”孔东梅介绍了她所写的书籍,从《翻开我家老影集——我心中的外公毛泽东》到《听外婆讲那过去的事情——毛泽东与贺子珍》,再到《改变世界的日子——与王海容谈毛泽东外交往事》。
孔东梅说,她希望做一个在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自如穿行的女人,她也一直试图用自己的视角追寻先辈的足迹:“对于外公外婆,我心里有许多的谜团和疑问。通过写书,探访过去的一些事情,既可以更为深入地认识他们,也是对我自身心路历程的梳理,可以释放自己。”
“你母亲来过吗,这个地方她喜不喜欢?”望着眼前个性而前卫的一切,记者问。
“来过。她对这个空间,还是挺满意的。不过走在艺术区里,看着一些行为艺术的雕塑,母亲有些不能理解。”
如今,孔东梅和母亲李敏一起生活。谈到现在的日子,她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同时也很感慨:“我能有今天的生活,其实也是这么多年一点点找寻回来的,我一直在找回‘普通人的日子’。”
作为毛氏家族第三代中惟一的女性,孔东梅忙碌地在北京、广州、西安等地签售自己的新书。在广州签售的时候,书被抢购一空,有些经历过毛泽东时代的人提前4个小时等着孔东梅出现。孔东梅穿着ARMANI套装,拎着GUCCI包,黑色皮凉鞋和黑色脚趾甲油透露出她对颜色的偏好。她的时尚偏离了人们对毛氏家族的想象,让她显得有些特立独行。
“菊香书屋”曾是中南海丰泽园毛泽东生活过十几年的地方。如今,孔东梅把它“搬”到这里,又给了它新的诠释。这里的一切,充斥着多元的融合与强烈的对比:德国包豪斯建筑风格,巴洛克乐曲回荡其间;书架上,记载着中国历史的红色经典作品,整齐地排列着;大厅里,一根立柱上密密麻麻地贴满了毛泽东画像,熠熠闪光……新与旧,中与外,理想与现实,记忆与未来,在这里交融。
“我从小就喜欢写作,从中学到大学都参加了学校的文学社,也是校杂志社的一员。上中学之前,我读过大量17到20世纪的西方文学书籍,还经常听广播小说,算是个文学青年吧。”孔东梅介绍了她所写的书籍,从《翻开我家老影集——我心中的外公毛泽东》到《听外婆讲那过去的事情——毛泽东与贺子珍》,再到《改变世界的日子——与王海容谈毛泽东外交往事》。
孔东梅说,她希望做一个在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自如穿行的女人,她也一直试图用自己的视角追寻先辈的足迹:“对于外公外婆,我心里有许多的谜团和疑问。通过写书,探访过去的一些事情,既可以更为深入地认识他们,也是对我自身心路历程的梳理,可以释放自己。”
“你母亲来过吗,这个地方她喜不喜欢?”望着眼前个性而前卫的一切,记者问。
“来过。她对这个空间,还是挺满意的。不过走在艺术区里,看着一些行为艺术的雕塑,母亲有些不能理解。”
如今,孔东梅和母亲李敏一起生活。谈到现在的日子,她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同时也很感慨:“我能有今天的生活,其实也是这么多年一点点找寻回来的,我一直在找回‘普通人的日子’。”
作为毛氏家族第三代中惟一的女性,孔东梅忙碌地在北京、广州、西安等地签售自己的新书。在广州签售的时候,书被抢购一空,有些经历过毛泽东时代的人提前4个小时等着孔东梅出现。孔东梅穿着ARMANI套装,拎着GUCCI包,黑色皮凉鞋和黑色脚趾甲油透露出她对颜色的偏好。她的时尚偏离了人们对毛氏家族的想象,让她显得有些特立独行。
与外婆独处的日子
1972年,孔东梅出生在上海。那时,“文化大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社会动荡,经济困难。怀孕的李敏向父亲征询意见,问他要不要把这个孩子生下来。父亲说,要,生活再困难,也是应该要这个孩子的。后来,李敏把孔东梅的照片带给毛泽东,又把毛泽东的照片带回给女儿看。“我们只在照片上见过面,外公为我取了‘东梅’这个名字,‘东’取自他的名字,‘梅’是他平生最喜欢的植物。”
孔东梅自小与外婆贺子珍一起生活在上海,居住在湖南路262号。“记得那时放学回家,门铃太高够不着,每次都要用书包垫脚才行。在我的童年记忆中,那个院子非常大,还有假山。我和外婆在花园里种了四棵橘子树,每年都可以收获橘子。还有桃树、枸杞子树等等。”每当孔东梅想起外婆,都会想起那个大院子,想起外婆坐在椅子上一支一支地抽烟,望着远方沉思。在家中,孔东梅衣食无忧,工作人员对她照顾得很周到。
“然而,我没有真正的童年,那时我就是一个深宅大院中的小女孩,不自由。哪怕是过马路买一个5分钱的冰棍,都要费尽周折。”孔东梅渴望像普通孩子一样,有父母在身边,可以随意出去玩耍。“外婆的病使她自顾不暇,我的父母又都在北京,所以工作人员对我的管教非常严格,我不能像其他小朋友那样随便玩,童年的那种孤独是可想而知的。我觉得自己现在的某些心理,也受到了那时候的影响。我觉得吃别人家的饭就特别香,有什么东西也特别愿意与人分享,都是出于童年对这种回归普通家庭的渴望。”
孔东梅4岁的时候,外公逝世了,老人家居然一直没有亲眼见到照片上那个乖巧可人的外孙女。6岁时,孔东梅被父母接回北京上小学。她说,如今自己对文化艺术的浓厚兴趣,源于母亲和家庭的教育。“母亲很古典,喜欢欧洲的、浪漫主义的东西。可能因为她从小在俄罗斯长大,受俄罗斯古典艺术的熏陶比较多。我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呆在家里,母亲就给我买了很多书。”父母经常告诫她,不能随便提起自己的身份,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母亲一直提醒孔东梅:“不要管你有怎样的一个背景,别人怎么生活,你也一样。”
孔东梅自小与外婆贺子珍一起生活在上海,居住在湖南路262号。“记得那时放学回家,门铃太高够不着,每次都要用书包垫脚才行。在我的童年记忆中,那个院子非常大,还有假山。我和外婆在花园里种了四棵橘子树,每年都可以收获橘子。还有桃树、枸杞子树等等。”每当孔东梅想起外婆,都会想起那个大院子,想起外婆坐在椅子上一支一支地抽烟,望着远方沉思。在家中,孔东梅衣食无忧,工作人员对她照顾得很周到。
“然而,我没有真正的童年,那时我就是一个深宅大院中的小女孩,不自由。哪怕是过马路买一个5分钱的冰棍,都要费尽周折。”孔东梅渴望像普通孩子一样,有父母在身边,可以随意出去玩耍。“外婆的病使她自顾不暇,我的父母又都在北京,所以工作人员对我的管教非常严格,我不能像其他小朋友那样随便玩,童年的那种孤独是可想而知的。我觉得自己现在的某些心理,也受到了那时候的影响。我觉得吃别人家的饭就特别香,有什么东西也特别愿意与人分享,都是出于童年对这种回归普通家庭的渴望。”
孔东梅4岁的时候,外公逝世了,老人家居然一直没有亲眼见到照片上那个乖巧可人的外孙女。6岁时,孔东梅被父母接回北京上小学。她说,如今自己对文化艺术的浓厚兴趣,源于母亲和家庭的教育。“母亲很古典,喜欢欧洲的、浪漫主义的东西。可能因为她从小在俄罗斯长大,受俄罗斯古典艺术的熏陶比较多。我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呆在家里,母亲就给我买了很多书。”父母经常告诫她,不能随便提起自己的身份,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母亲一直提醒孔东梅:“不要管你有怎样的一个背景,别人怎么生活,你也一样。”
让“红色经典”有个性
1992年,孔东梅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英美文学专业。她喜欢文学,天生对油墨纸张一类的事物感兴趣。“那时候,我还曾幻想过开个小书店,过着读海明威的小说、喝咖啡、养一只猫的小资生活。”
大学毕业后,孔东梅进入刚刚创办的泰康人寿保险公司。3年中,她从端茶倒水打杂做起,几乎在各个部门都干过:“随着泰康人寿变成十几万员工的大企业,我也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孔东梅渐渐发现,她还有很多梦想,她渴望寻找更广阔的空间。
1999年是孔东梅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她想办企业做生意“当时公司都注册了,又碰巧遇到一个出国学习的机会。我跟妈妈说3个月就回来,可一去就是两年多。”刚到美国的孔东梅从找房子开始,半年内搬了3次家,才慢慢稳定下来。“下了飞机,拎着皮箱,谁都不认识你。你就是孔东梅,沧海一粟,淹没在人海中。这个时候你才能看清自己,看清自己的血脉和家族。我开始安静下来,逐步为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美国读书时,孔东梅感觉到西方年轻一代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程度非常高,他们不仅深知历届总统的经历,每年还去凭吊过世的总统,《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等反战题材的电影,上座率都非常高。我就开始反思,我们的红色经典文化应该以什么形式出现,才能让年轻人从内心深处真正接受和喜欢?”
孔东梅坦言,她也是到了国外才真正从不同的文化观念和角度来看待外公、认识外公。“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非常有限,特别是对毛泽东这个人,尽管听说过他,但他到底建立了一个怎样的国家,现代中国是什么样,他们并不了解。课堂上经常因此发生辩论,碰到他们不理解的事,我就讲给他们听。没有人知道,我就是毛泽东的外孙女。”
那时,母亲李敏寄来的回忆录《我的父亲毛泽东》深深触动了孔东梅。“我一看就哭了,几个晚上都没有睡觉,很多细节令人难以平静。毛家三代女性都有在异国学习的经历,29岁出国的外婆算是‘老’留学生,4岁出国的妈妈是小留学生……从外婆到母亲,她们有太多我不知道的历史。”孔东梅开始思索,如何将“红色经典”传承下来。
回国后的孔东梅一边走访,一边写书。2001年,她注册成立了北京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从文化角度研究百年毛家以及中国,传播和推广“红色经典”。在写书的探索中,孔东梅对外公、外婆、母亲以及整个家族的历史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外公给我的最大影响就是一种执著、百折不挠的精神——坚定自己的理想,坚定自己的人生道路,不要因为一些小的挫折而放弃。”
别人这样评价孔东梅:“一个很外向,很阳光的孩子。他们毛家第三代的两个外孙,都外向,而且都漂亮。东梅有学识,视野开阔,希望她生活幸福。”
经历了风风雨雨,毛家第三代的人生和他们的前辈相比,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来源:天津《女士杂志》)
大学毕业后,孔东梅进入刚刚创办的泰康人寿保险公司。3年中,她从端茶倒水打杂做起,几乎在各个部门都干过:“随着泰康人寿变成十几万员工的大企业,我也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孔东梅渐渐发现,她还有很多梦想,她渴望寻找更广阔的空间。
1999年是孔东梅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她想办企业做生意“当时公司都注册了,又碰巧遇到一个出国学习的机会。我跟妈妈说3个月就回来,可一去就是两年多。”刚到美国的孔东梅从找房子开始,半年内搬了3次家,才慢慢稳定下来。“下了飞机,拎着皮箱,谁都不认识你。你就是孔东梅,沧海一粟,淹没在人海中。这个时候你才能看清自己,看清自己的血脉和家族。我开始安静下来,逐步为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美国读书时,孔东梅感觉到西方年轻一代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程度非常高,他们不仅深知历届总统的经历,每年还去凭吊过世的总统,《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瑞恩》等反战题材的电影,上座率都非常高。我就开始反思,我们的红色经典文化应该以什么形式出现,才能让年轻人从内心深处真正接受和喜欢?”
孔东梅坦言,她也是到了国外才真正从不同的文化观念和角度来看待外公、认识外公。“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非常有限,特别是对毛泽东这个人,尽管听说过他,但他到底建立了一个怎样的国家,现代中国是什么样,他们并不了解。课堂上经常因此发生辩论,碰到他们不理解的事,我就讲给他们听。没有人知道,我就是毛泽东的外孙女。”
那时,母亲李敏寄来的回忆录《我的父亲毛泽东》深深触动了孔东梅。“我一看就哭了,几个晚上都没有睡觉,很多细节令人难以平静。毛家三代女性都有在异国学习的经历,29岁出国的外婆算是‘老’留学生,4岁出国的妈妈是小留学生……从外婆到母亲,她们有太多我不知道的历史。”孔东梅开始思索,如何将“红色经典”传承下来。
回国后的孔东梅一边走访,一边写书。2001年,她注册成立了北京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从文化角度研究百年毛家以及中国,传播和推广“红色经典”。在写书的探索中,孔东梅对外公、外婆、母亲以及整个家族的历史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外公给我的最大影响就是一种执著、百折不挠的精神——坚定自己的理想,坚定自己的人生道路,不要因为一些小的挫折而放弃。”
别人这样评价孔东梅:“一个很外向,很阳光的孩子。他们毛家第三代的两个外孙,都外向,而且都漂亮。东梅有学识,视野开阔,希望她生活幸福。”
经历了风风雨雨,毛家第三代的人生和他们的前辈相比,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来源:天津《女士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