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妇联关于实施“农家新生活建设工程”的意见
发布时间:2007-01-05 浏览次数:
平妇字[2006]36号
(2006年10月17日)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六届九次全会精神,动员组织广大妇女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市妇联决定在全市农村妇女中实施“农家新生活建设工程”。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省、市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全国、省妇联关于动员组织广大妇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的总体部署,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全面实施“农家新生活建设工程”,在农村妇女和家庭中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村妇女和家庭为促进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建设文明和谐新农家发挥积极作用。
二、目标任务
以“美德在农家”活动、“道德规范进我家、科文法卫进我家”双承诺活动、“讲美德、创三化(净化、绿化、美化),建设文明新农家”竞赛活动为载体,以“学在农家,美在农家,乐在农家”为主要内容,结合“巾帼文明示范村”创建,在农村妇女和家庭中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的“三和”教育,传播科学、卫生知识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村妇女和家庭自觉弘扬家庭美德,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美化生活环境,积极参与村容整治和乡风文明创建,努力建设文明和谐新农家。通过创建省、市、县各级“农家新生活建设示范村”、“农家新生活建设示范户”的形式,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延伸辐射,逐步把活动引向深入。市妇联将于2007年 8月命名第一批市级示范户和示范村。省级示范户、示范村通过市妇联申报、省妇联审核并随机抽样进行实地考核的方法产生。
三、活动内容及措施
(一)学在农家,提升农村妇女和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
1、组织学习、宣传活动,增强文明意识。结合我市开展的“巾帼文明礼仪万人行”流动课堂,利用村文化大院、文化活动室、文化中心户举办 “妇女素质教育流动课堂”、“家庭美德教育流动课堂”及各种学习教育讲座组织妇联干部、优秀妇女典型、优秀家庭代表以及退休老教师、老干部等志愿者深入农村,向农村妇女和家庭宣传 “八荣八耻”、家庭美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卫生科学常识以及实施 “农家新生活建设工程”的内容、意义;印发适合农村妇女阅读的学习材料(宣传卡片、宣传单),组织以美德教育为内容的文艺演出、张贴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栏,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使农村妇女熟知“八荣八耻”及家庭美德的内容,对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明确的认知。
2、签定家庭承诺书,激发家庭荣誉感。以纠正农村家庭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不文明、不道德行为为切入点,鼓励农户签定《知荣辱树新风家庭承诺书》和《家庭成员承诺书》。村委会和妇代会定期组织评议和奖惩,结合“五好文明家庭”和 “农家新生活建设”示范户的评选表彰,督促农户认真履行承诺,自觉遵守道德规范,逐步消除不文明、不道德行为。
3、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弘扬文明新风。围绕不同主题,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如以和谐家庭建设为主题,开展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好儿女、模范夫妻、优秀母亲等家庭角色评选活动和美德家庭、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平安家庭等特色家庭评比表彰活动;以尊老敬老为主题,开展“夸媳妇贺娘家”、“公婆棉衣被褥展”等活动;以弘扬文明新风为主题,组织“家庭道德评议会”、开展邻里互帮互助等活动,使群众在参与活动中知荣明耻,受到教育,得到启迪,争当“思想道德好、勤劳致富好、遵纪守法好、科学教子好、文明生活好”的模范。
(二)美在农家,改善农村妇女和家庭的生活环境
1、面向妇女宣传卫生、环保知识。利用各种形式向群众讲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对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的意义,介绍 “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的好处和方法,引导农村妇女和家庭成员增强卫生意识、健康意识、环保意识,调动妇女革除陋习,参与环境治理和生态农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2、组织妇女净化美化环境。组织发动妇女对家庭居室、庭院进行彻底清理,重点清除“三堆”(粪堆、柴草堆、垃圾堆),消灭 “六乱”(东西乱放、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做到“三洁”(居室整洁、厨灶整洁、庭院整洁),动员妇女在庭院植树种花,绿化美化环境。建立卫生检查制度,妇代会组织专人组成卫生督查小组,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同时,鼓励妇女在搞好家庭环境卫生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村容村貌、公共环境的清理整治,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挥作用。
3、引导妇女积极参与“一池三改”,建设生态家园。在已经发展沼气建设的村,帮助妇女学会管理沼气池,利用 “猪一厕一沼一果(菜)”四位一体的生态模式增收致富,并在“一池三改”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学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准备发展沼气建设项目的村,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群众特别是妇女的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妇女外出参观沼气示范户或观看有关录像,让妇女了解使用沼气的好处,自觉支持和参与“一池三改”。
(三)乐在农家,丰富农村妇女和家庭的精神文化生活
1、组织家庭文化活动。围绕颂家庭美德、展家庭风采,举办家庭演唱会、家庭运动会、家庭才艺表演、家庭科学生活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健康向上的家庭生活观念促进家庭和谐。
2、建立妇女文体队伍。结合各地的乡风民俗和妇女特点,引导、帮助农村妇女组建秧歌、腰鼓、盘鼓、舞蹈、太极拳、木兰扇等各种文体活动表演队、健身队,自编自演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利用农闲和节日开展文艺演出、健身等各种特色文化活动,形成本乡、本村的特色和亮点,用文化活动来凝聚妇女、教育妇女,引导妇女通过参与各种文体娱乐活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转变观念、提高素质。
3、利用社会资源,为农村妇女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支持。积极协调,争取文化、出版、教育等部门的资源优势,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发挥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为丰富农村妇女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服务。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施“农家新生活建设工程”是妇联组织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妇联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明确目标,统筹安排,责任到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因地制宜,分类实施。要结合实际,选择不同类型的试点,把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与当地农村家庭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根据不同村、户的特点和条件,因地制宜,制定出适合本地特点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在基础条件较好的村,以养成文明卫生习惯、建设生态文明庭院、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普及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为重点;在基础条件较差的村,则要以治理家庭环境脏乱差、传播卫生知识和科扶致富知识为重点。要坚持做到为广大农户着想,通过开展活动,为农户多办实事好事,真正帮助农民提高素质、解决困难、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三)精心组织,加强督导。要加强协调,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发挥县、乡、村基层组织的优势,共同推动活动深入开展。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各级妇联干部要进村入户;对村妇代会的工作进行具体指导、督促。要注重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妇女和家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要加强督导,分阶段进行考核,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对成效显著、达到标准的村及时命名为示范村,并进行宣传,扩大其影响带动作用。市妇联将定期督导并通报各县(市、区)妇联的工作情况。
附:1、“农家新生活建设”示范户标准
2、“农家新生活建设”示范村标准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省、市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全国、省妇联关于动员组织广大妇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的总体部署,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全面实施“农家新生活建设工程”,在农村妇女和家庭中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村妇女和家庭为促进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建设文明和谐新农家发挥积极作用。
二、目标任务
以“美德在农家”活动、“道德规范进我家、科文法卫进我家”双承诺活动、“讲美德、创三化(净化、绿化、美化),建设文明新农家”竞赛活动为载体,以“学在农家,美在农家,乐在农家”为主要内容,结合“巾帼文明示范村”创建,在农村妇女和家庭中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的“三和”教育,传播科学、卫生知识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村妇女和家庭自觉弘扬家庭美德,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美化生活环境,积极参与村容整治和乡风文明创建,努力建设文明和谐新农家。通过创建省、市、县各级“农家新生活建设示范村”、“农家新生活建设示范户”的形式,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延伸辐射,逐步把活动引向深入。市妇联将于2007年 8月命名第一批市级示范户和示范村。省级示范户、示范村通过市妇联申报、省妇联审核并随机抽样进行实地考核的方法产生。
三、活动内容及措施
(一)学在农家,提升农村妇女和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
1、组织学习、宣传活动,增强文明意识。结合我市开展的“巾帼文明礼仪万人行”流动课堂,利用村文化大院、文化活动室、文化中心户举办 “妇女素质教育流动课堂”、“家庭美德教育流动课堂”及各种学习教育讲座组织妇联干部、优秀妇女典型、优秀家庭代表以及退休老教师、老干部等志愿者深入农村,向农村妇女和家庭宣传 “八荣八耻”、家庭美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卫生科学常识以及实施 “农家新生活建设工程”的内容、意义;印发适合农村妇女阅读的学习材料(宣传卡片、宣传单),组织以美德教育为内容的文艺演出、张贴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栏,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使农村妇女熟知“八荣八耻”及家庭美德的内容,对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明确的认知。
2、签定家庭承诺书,激发家庭荣誉感。以纠正农村家庭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不文明、不道德行为为切入点,鼓励农户签定《知荣辱树新风家庭承诺书》和《家庭成员承诺书》。村委会和妇代会定期组织评议和奖惩,结合“五好文明家庭”和 “农家新生活建设”示范户的评选表彰,督促农户认真履行承诺,自觉遵守道德规范,逐步消除不文明、不道德行为。
3、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弘扬文明新风。围绕不同主题,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如以和谐家庭建设为主题,开展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好儿女、模范夫妻、优秀母亲等家庭角色评选活动和美德家庭、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平安家庭等特色家庭评比表彰活动;以尊老敬老为主题,开展“夸媳妇贺娘家”、“公婆棉衣被褥展”等活动;以弘扬文明新风为主题,组织“家庭道德评议会”、开展邻里互帮互助等活动,使群众在参与活动中知荣明耻,受到教育,得到启迪,争当“思想道德好、勤劳致富好、遵纪守法好、科学教子好、文明生活好”的模范。
(二)美在农家,改善农村妇女和家庭的生活环境
1、面向妇女宣传卫生、环保知识。利用各种形式向群众讲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持家庭环境整洁对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的意义,介绍 “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的好处和方法,引导农村妇女和家庭成员增强卫生意识、健康意识、环保意识,调动妇女革除陋习,参与环境治理和生态农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2、组织妇女净化美化环境。组织发动妇女对家庭居室、庭院进行彻底清理,重点清除“三堆”(粪堆、柴草堆、垃圾堆),消灭 “六乱”(东西乱放、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做到“三洁”(居室整洁、厨灶整洁、庭院整洁),动员妇女在庭院植树种花,绿化美化环境。建立卫生检查制度,妇代会组织专人组成卫生督查小组,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同时,鼓励妇女在搞好家庭环境卫生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村容村貌、公共环境的清理整治,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挥作用。
3、引导妇女积极参与“一池三改”,建设生态家园。在已经发展沼气建设的村,帮助妇女学会管理沼气池,利用 “猪一厕一沼一果(菜)”四位一体的生态模式增收致富,并在“一池三改”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学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准备发展沼气建设项目的村,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群众特别是妇女的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妇女外出参观沼气示范户或观看有关录像,让妇女了解使用沼气的好处,自觉支持和参与“一池三改”。
(三)乐在农家,丰富农村妇女和家庭的精神文化生活
1、组织家庭文化活动。围绕颂家庭美德、展家庭风采,举办家庭演唱会、家庭运动会、家庭才艺表演、家庭科学生活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健康向上的家庭生活观念促进家庭和谐。
2、建立妇女文体队伍。结合各地的乡风民俗和妇女特点,引导、帮助农村妇女组建秧歌、腰鼓、盘鼓、舞蹈、太极拳、木兰扇等各种文体活动表演队、健身队,自编自演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利用农闲和节日开展文艺演出、健身等各种特色文化活动,形成本乡、本村的特色和亮点,用文化活动来凝聚妇女、教育妇女,引导妇女通过参与各种文体娱乐活动,锻炼身体、陶冶情操、转变观念、提高素质。
3、利用社会资源,为农村妇女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支持。积极协调,争取文化、出版、教育等部门的资源优势,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发挥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为丰富农村妇女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服务。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实施“农家新生活建设工程”是妇联组织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级妇联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明确目标,统筹安排,责任到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因地制宜,分类实施。要结合实际,选择不同类型的试点,把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与当地农村家庭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根据不同村、户的特点和条件,因地制宜,制定出适合本地特点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在基础条件较好的村,以养成文明卫生习惯、建设生态文明庭院、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普及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为重点;在基础条件较差的村,则要以治理家庭环境脏乱差、传播卫生知识和科扶致富知识为重点。要坚持做到为广大农户着想,通过开展活动,为农户多办实事好事,真正帮助农民提高素质、解决困难、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三)精心组织,加强督导。要加强协调,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发挥县、乡、村基层组织的优势,共同推动活动深入开展。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各级妇联干部要进村入户;对村妇代会的工作进行具体指导、督促。要注重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妇女和家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要加强督导,分阶段进行考核,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对成效显著、达到标准的村及时命名为示范村,并进行宣传,扩大其影响带动作用。市妇联将定期督导并通报各县(市、区)妇联的工作情况。
附:1、“农家新生活建设”示范户标准
2、“农家新生活建设”示范村标准
(此件发至各县(市、区)妇联)
附件1:
“农家新生活建设”示范户标准
1、家庭环境清洁卫生。每天对庭院、居室进行清理,室内外东西摆放整齐,家畜家禽入圈,院内无污水、无“三堆”(粪堆、柴草堆、垃圾堆),居室、厨房卫生整洁,房前屋后绿化美化。
2、家庭关系民主和谐。尊老爱幼,夫妻恩爱,婆媳和睦,科学教子,邻里之间团结友善、互谅互助。
3、生活方式科学文明。家庭成员荣辱意识、公德意识较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持家;热情参与村里各种学习、娱乐和公益活动;自觉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远离邪教,远离毒品,无违法违纪
2、家庭关系民主和谐。尊老爱幼,夫妻恩爱,婆媳和睦,科学教子,邻里之间团结友善、互谅互助。
3、生活方式科学文明。家庭成员荣辱意识、公德意识较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持家;热情参与村里各种学习、娱乐和公益活动;自觉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远离邪教,远离毒品,无违法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