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出的时代背景

发布时间:2006-12-28   浏览次数: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是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做出的必然选择。
      国内背景    20世纪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党旗并进入一个新时期。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及“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为我国妇女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一方面,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增强、使包括妇女在内的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解决男女平等发展问题有了更为坚实的特质基础和环境保障,另一方成,在加快经济发展、实现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也引发了一些深层次的妇女问题。
      正是基于对我国妇女发展状况的客观分析,从促进男女两性平等协调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党和政府提出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国际背景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妇女发展男女平等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与重视。联合国自成立之初就在其宪章中明确规定男女平等原则,并在其组成机构中成立了妇女地位委员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妇女运动以“平等、发展、和平”为主题,形成了声势,从联合国到许多成员国的内阁,纷纷设立性别平等机构或顾问,对各项政策进行性别分析。联合国的各种会议和文件,不断地把妇女发展纳入其中。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前夕,联合国在有关文件中明确提出“把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2000年联合国召开特别联大,敦促各国对提高妇女地位作出承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提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这是对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问题在国际视野下的更高认识,是对联合国“把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的思想的积极回应,表明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追赶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政府始终把人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其中,妇女发展将是政府需要长期给予关注和重点解决的社会发展问题。我们党和政府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高扬男女平等的旗帜,从两性发展实际状况出发,提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这是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应时代文明进步潮流而做出的具有长远意义的英明举措和重大战略决策,是对我国和世界妇女事业作出的历史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