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妇联主席在市妇联九届三次执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0-01-11   浏览次数:

(2008年1月11日)
 
 
各位执委、同志们:
     我受市妇联常委会委托,向执委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2007年工作回顾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妇联的具体指导下,全市各级妇女组织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工作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开拓创新,在维护妇女权益、提升妇女素质、促进妇女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圆满完成了向全市妇女承诺的5件实事,为构建和谐平顶山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与时俱进,在妇女宣传思想工作上有新思路
    十七大召开后,市妇联把组织全市妇女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时向全市各级妇女组织发出通知,召开各界妇女代表座谈会,号召、组织广大妇女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把十七大精神作为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统领妇联工作全局的主线,贯彻到新时期妇女工作的全过程。各级妇女组织以图片展、演讲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在全市妇女群众中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
    为更好地向社会宣传妇女,向妇女宣传社会,促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贯彻,促进和谐平顶山的建设,市妇联筹建并开通了“平顶山妇女网”,利用网络平台向社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法律、法规。以“庆三八、促和谐、送温暖”为主题,组织“鹰城万名女性山水游”活动,并在“三八”前夕,向全市妇女发出两万余封慰问信。
    为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市妇联开展了“和谐家庭”的评选,全市共评出“和谐家庭”100户。各级妇女组织立足构建“和谐家庭”,组织开展了“金婚佳侣”、“优秀母亲”、“好媳妇”等家庭角色的评选;先后举办两届“相约春天”联谊活动,完成了年初提出的“举办2-3次鹊桥联谊活动”计划,为广大单身女性提供了交流、沟通、互动的平台;组建队伍,参加河南省千万妇女健身活动大赛,充分展示了我市妇女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为提高广大女工的自身素质,在女性比较集中的工厂、企业、社区继续开展文明礼仪流动课堂。流动课堂在市国税局、市中盐皓龙有限公司、平煤集团等窗口单位共举办讲座10余场。启动“名家讲坛”,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节目主持人张越做了首场专题报告。
    为在农村妇女中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助推新农村建设,继续在农村实施了“农家新生活建设工程”。工程以“五在农家”为载体,通过创建“绿色家庭”、“节约型家庭”等特色家庭,组建秧歌队、健身队等妇女文体队伍,大大改善了她们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截至目前,全市实施农家新生活建设工程试点村92个,建立妇女文化活动阵地(站、点、中心户)90个、妇女文体活动队伍161支,受表彰的家庭典型(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绿色之家等)632户,签订家庭承诺书、责任书1456份。
    二、围绕中心,在引领妇女参与经济建设上有新作为
    强力推动“巾帼科技星火工程”和“巾帼信用致富工程”的实施。为推动“两大工程”向纵深发展,各级妇联继续抓培训、强服务,同时在树典型、引项目上狠下功夫。市妇联于5月在汝州市召开现场会,组织各县(市、区)妇联实地参观,交流经验。并抓住市政协委员视察“两大工程”的时机,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共投入资金近50万元,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175期,培训农村妇女13万余人,培训后有77953名妇女增强了致富本领,新上了项目或扩大了规模;建立巾帼科技示范基地127个,巾帼科技示范村179个,“妇”字号龙头企业27个;发放贷款1613·94多万元,扶持以妇女收入为主的家庭1403户,较好地满足了创业妇女的资金需求,助推了我市的新农村建设。
    深化“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修订完善了《平顶山市“巾帼文明岗”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我市“巾帼文明岗”的管理。2007年,共创建国家级“巾帼文明岗”4个,省级“巾帼文明岗”4个,“巾帼建功”标兵50名。
    倾力帮助女性就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女性特点,市妇联继续为妇女姐妹搭建就业平台。面对下岗女工,举办了庆三八“春风送岗位”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1600多个,接待人员3000余人,达成用工意向或签订用工合同860余人;面对女大学生,组织迎国庆“巾帼展英姿”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1725个;依托市妇女儿童服务中心,为进城务工人员和下岗职工提供500余个岗位,圆满实现了“为零就业家庭的贫困女性提供500个就业岗位”的承诺。
    三、整合资源,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上有新进展
    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是妇联组织的职责。2007年,各级妇联组织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利用三八维权周、《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国际禁毒日等有利时机,广泛开展法律宣传咨询、送法进社区、法律知识讲座等活动。市妇联及30余家妇儿工委成员单位组织开展法律宣传一条街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5000余份,法律读本100余册,悬挂宣传标语80余条,设立宣传版面450余块、咨询台8个,接待咨询群众200余人次,营造了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良好氛围。在认真接待和处理来信、来访的基础上,高度关注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重大案件,旗帜鲜明地表达妇联作为妇女儿童利益代表者的立场和态度。全年共接待来访136件,来电、热线咨询26件,提供法律援助案件35起,参与20余起有关案件的审理和合议工作,有力地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针对妇女权益维护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并推动人大对《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促进了事关妇女切身利益的问题的解决。发挥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的参政议政作用,推动党政相关部门对妇女参政、妇女培训等问题的重视和支持。强化实事化维权,通过为广大妇女办实事、办好事,维护弱势妇女群体的利益。市妇联通过开展以“关爱女性,呵护健康”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教育及妇女病普查活动,组织健康知识流动课堂进厂矿、入社区、到农村巡回讲座20余场,免费为3000余名贫困妇女进行妇科病普查,实现了“为千名女性提供免费健康体检”的承诺。
    充分发挥市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在成员单位的支持和努力下,圆满完成2006年度“两规划”监测评估工作任务。
    四、丰富内涵,在深化儿童工作上有新举措
    全面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2007年,全市各级妇女工作者从调研、宣传到开展活动,用博大的爱心和责任心构建起这一庞大的“爱心工程”。一是深入调研。各级妇联干部深入农村、社区,调查摸底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学习、心理等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撰写调研报告,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二是广泛宣传。通过与媒体联合,开辟专栏、制作专题片、向全市人民发倡议等形式,集中报道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推动社会联动关心留守儿童。三是开展活动。以“牵手留守儿童,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招募爱心家庭、爱心小伙伴,开展手拉手结对子等活动;组织“两地书、亲子情”征文活动,并探索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动员社会爱心人士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培训,优化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牵手留守儿童”活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全社会初步形成了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帮助留守儿童快乐成长的热潮。
    拓宽“春蕾计划”救助领域,举办大龄春蕾女童职业技术教育班。针对国家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和部分贫困女童初中毕业后因贫困而面临再次辍学的窘境,市妇联适时调整“春蕾计划”的工作重点,将救助对象转向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女童,在市工业学校、市经济管理学校和市财贸学校,开办了4个春蕾中专班、1个春蕾高中班,使230名大龄春蕾女童得以继续完成学业,并学到一技之长,从而
河南省平顶山市妇联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平顶山市电子政务外网运维中心 ICP证号: 豫ICP备18034899号-1
建议使用IE8+以上浏览器或360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