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妇联主席在市妇联九届二次执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0-01-11 浏览次数:
(2007年1月23日)
各位执委、同志们:
我受市妇联常委会委托,向执委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2006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妇联的具体指导下,全市各级妇女组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组织带领全市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推动了我市妇女儿童事业的新发展。
一、思想领先,引领妇女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新成效
过去的一年,全市各级妇女组织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文明家庭建设为主线,深入开展妇女宣传思想工作。市妇联召开了全市各界妇女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座谈会,向全市妇女发出了“知荣辱、树新风、共建和谐家园”的倡议。为了使这一教育落到实处,我们配合全市的重点工作,结合妇女工作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配合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工作,开展了“千名巾帼游鹰城”活动,启动了“女性文明礼仪万人行”系列活动,开设了“女性流动课堂”;配合平安鹰城的创建工作,开展了以“五好五无”为重点的“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围绕文明家庭的创建,举办了集体婚礼,开展了“十佳好媳妇”评选活动。各级妇女组织以举办培训班、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书画展、学唱荣辱歌、在媒体开设专题等形式,教育广大妇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二、务实创新,引领妇女参与经济建设有新业绩
全市各级妇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城镇妇女就业、创业、在岗职工建功立业为重点,以“巾帼科技星火工程”、“巾帼信用致富工程”为载体,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经济建设。
“培育新女性,建设新农村”是2006年妇女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倾情倾力倾资深入实施了以提高农村妇女科技素质,培养新型女农民和巾帼致富带头人为重点的“巾帼科技星火工程”和“巾帼信用致富工程”。县、乡、村基层妇联干部深入基层,调查妇女需求,并以“磨破嘴、跑断腿”的精神,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并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寻找致富项目,组织培训师资,协调小额贷款,使我市的农村妇女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一年来,全市各级妇联共组织投入资金30余万元,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891期,培训农村妇女85000多人,创建了179个“巾帼科技示范村”,127个巾帼科技示范基地,影响和带动了全市24000余名农村妇女脱贫致富。与此同时,为了集全市妇女之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贡献,市、县两级妇联实施了“以城带乡帮扶工程”,组织城市妇女组织对口帮扶村级妇代会。我市一批市直单位妇委会和女职工委员会积极响应市妇联号召,主动争得单位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组织动员本单位妇女积极参与到对口帮扶活动中。目前,已有50个市直妇女组织与村妇代会签订了《城乡帮扶责任书》,部分妇女组织开展了送技术、项目、文化下乡等一系列的帮扶活动,初步形成了城乡互动、统筹发展的妇女工作新格局。
关注下岗失业妇女的生存与发展一直是妇女工作的着力点。一年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城市下岗失业妇女进行了美容、美发、裁剪、编织、家政服务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举办培训班95期,培训下岗女工4549人次。与此同时,为搭建女性就业平台,举办了我市首次“女性就业专场招聘会”,为我市下岗失业妇女提供了近3000个就业岗位。市女职工委员会等团体会员以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为载体,鼓励广大女职工立足本职,建功立业。一年来,全市各级妇女组织共动员城镇妇女2万余人参与了各类技能比赛,提高了女职工的职业技能、业务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三、多策并举,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有新进展
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深入广泛。2006年是全国妇联确定的妇联系统“法制宣传年”。我市各级妇女组织以“三八”维权月活动为载体,利用广播、电视、标语、板报以及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街头宣传咨询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提高了妇女法的社会知晓率和妇女群众依法维权的自觉性。
信访、办案工作进一步加强。积极认真做好妇女来信来访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办理好妇女的信访案件。全年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300余件次,办结率98%。加大了个案维权的力度。对侵害妇女权益的恶性案件,主动介入,参与案件的陪审,监督司法公正。2006年,市妇联工作人员参与了4起有关妇女儿童案件的陪审工作,旗帜鲜明地向有关部门亮明自已的主张,有力地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妇女参政工作稳步提升。维护妇女参政权,积极推动妇女参政比例的逐步提高,是长期以来妇联工作的重点和难点。2006年,在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妇联组织的积极呼吁下,妇女参政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65%的市直党政组成部门领导班子中配备了女干部,超过了50%的即定目标。县级党委换届中10个县(市、区)委领导班子全部配备了至少一名女干部,首次达到100%的目标。全市135个乡镇中,118个均配备了女领导干部,其中5个县(市、区)实现100%的乡镇领导班子中至少有一名女性的目标。同时,为了提高女干部的素质和参政能力,各级妇联组织联合组织部门,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举办了多期女领导干部培训班、优秀女科级干部培训班,为广大女干部提供了开阔视野、学习交流的机会。
同时,市妇联利用政府妇儿工委办公室的职能优势,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对我市妇女、儿童两个发展规划实施五年来的情况进行了监测评估,总结分析了我市近五年来妇女、儿童的发展状况,对于影响妇女儿童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向市委、政府提出了有关建议,向政府各有关部门进行了督查通报。县级政府女领导干部比例低、孕产妇死亡率高、婚前医学检查比例大幅下滑等问题已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有望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经多方努力,我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与市文化艺术中心一并在新城区开始建设,打破了我市建市以来无妇女儿童自己活动场所的局面,为今后五年我市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社会联动,在深化儿童工作上有新举措
继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开展“知荣辱、树新风”少儿故事比赛、幼儿团体操比赛、“祖国在我心中”现场书画大赛、“谨记八荣八耻,争做‘四有’新人”宣誓大会等活动,引领未成年人知荣明耻、健康成长。深入开展以“培养合格人才,争当合格父母”为主题的“双合格”活动,通过组织“双合格”家庭教育讲座、“做合格母亲、育合格人才”专场大型报告会,“家庭道德教育实践月”等活动,普及了先进的家教理念,提高了家长素质,优化了未成年人成长的家庭环境。
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组织了关于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的专题调研,初步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为今后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创建了一批“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其中全国性的示范学校有4所,促进了我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的蓬勃开展。
“春蕾计划”进一步实施。各级妇联采取集中救助与“一对一结对子”相结合的办法发动社会各界对贫困女童和女大学生进行了救助。并与计生部门联合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关爱女孩”行动,2006年,募集资金30余万元,资助春蕾班2个,救助女童787名。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妇联的办实事项目,河南省第一所春蕾小学——移动春蕾小学在我市落户。
五、强化基础,妇女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有新突破
2006年,经过精心部署和周密安排,市妇女第九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市妇联顺利完成换届工作。以此为契机,我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