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珂:勇挑重担 无私奉献

发布时间:2008-07-17   浏览次数:

抗震救灾英雄谱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山崩地陷,江河呜咽;四川汶川,突发八级地震,短短80秒,土地破碎,山河疮痍,一时间,汶川成为人间地狱。大震将全球的目光引向中国。我想: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从事护理专业,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作为白衣天使更要冲锋在前,不能懈怠。常年在临床一线工作,具有娴熟的护理技术及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符合参加抗震救灾医疗队的各种条件,我迅速向支部递交了请战书,去四川!去抗震救灾的最前沿,为灾区群众送去我的一片爱心!请院领导批准!在我院各种捐款中我都积极响应,在观看了5月18日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晚会后,我和丈夫商量又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捐款500元,20日又带父母去市红十字会捐款200元。多次打电话到四川民政局要求领养孤儿。经过种种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终于被批准参加抗震救灾医疗队,成为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能代表全院600余名护理姐妹参加抗震救灾医疗队,我感到无尚的光荣和自豪,同时又感到此行任务的艰巨。我深知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此生选择了护理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当国家有大灾大难,需要我们奔赴前线勇挑重担,利用自己的医疗技术为灾区人们奉献自己一点微薄之力的时更应该积极响应!因为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是我应该谨遵的职业操守!这更是一种责无旁贷的奉献。同时能在全院众多志愿报名中被选中参加抗震救灾医疗队,更是自己工作能力的一种体现,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临行前的当天晚上,我在准备去灾区的物品,各种东西放置妥当后,我拿起了家里的钥匙,犹豫许久我把钥匙放在茶几上,灾区的前方险情不断,泥石流、各种塌方随时会遇上,生命时刻会受到死神的威胁,既然决定前去灾区,就做好了各种打算。想到这里我就不带家里的钥匙,轻装上阵踏上征程。
    5月29日上午,由平煤医疗集团医护人员共12人组成的平煤医疗救援队疾赴四川地震灾区---绵竹市参加抗震救灾。我们不顾劳累一路奔波于5月30日9时,提前3小时抵达目的地——绵竹市景观大道2号立交桥灾区群众安置点。到达后立即投入救援工作。并按照国家安检局医疗救护中心规定,把第三批的护理人员如何分工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对第三批现有的护理人员值班班次进行了安排,保证24小时应诊和会诊。同时我和前期到达执行任务的第二批医疗任务的北京煤炭总医院的护理部李主任迅速进行护理工作详细交接,准备第二天上午7时即开始应诊。
    当晚7时40分,我和韩玉洁、陈艳玲 来到医疗站交接药品,急诊接来一名年轻的男性高处坠落伤患者,经详细询问受伤经过,了解到患者是江苏如皋建工集团职工李帮杰,在援建过渡房中受伤。我和其它队员立即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检查,开放静脉输液通道,进行骨折固定,监测生命体征。确诊为骨盆骨折、右大腿骨折、颅脑损伤,由于受医疗站条件的限制,待患者病情初步稳定后,迅速用我院的急救车将患者转至绵竹市人民医院行急诊手术。由于我和队员配合抢救迅速、及时、有效,为患者脱离生命危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我所在的灾民安置点接纳的是来自绵竹市四个重灾区—汉旺镇、金华镇、清平乡、天池乡的灾民,大部分灾民在山里居住,是解放军官兵用直升机把他们接下来的,在接下来的时间,我除了每天值班外,还与其它队友一起去帐篷巡视灾区群众,主动为他们送医送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灾民进行辅导,反复为他们讲解有病及时救治,并且是免费为灾民服务的。经过走访后许多灾民能主动看病,每天的接诊人数逐渐增加。
在达到绵竹市的第二天,我有幸代表国家安检总局抗震救灾医疗队参加了“绵竹市抗震救灾新党员宣誓仪式”,当我带上“共产党员服务队”红袖章,作为一名老党员与新党员一起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党员的自豪,深刻体会到我们党的伟大、祖国的富强。在我院平煤集团抗震救灾医疗队队旗下,我和其它队员举起右手庄严宣誓:远赴灾区治病救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在灾区群众安置点,到处飘扬着全国各地抗震救灾的大旗,国家的大爱在这里一一体现,正在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四川有难,国人担当!大爱无言,大爱无疆!我和队员为部队官兵送药、治病,心理疏导;为过节的小朋友分发糖果,送上学习用品;为缺少母乳的婴幼儿送上急需的奶粉;为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孤寡老人送上儿女般的温暖。15个日日夜夜我们与灾区人民已经是心连心,成为一家人。
    由于地域气候的差异、饮食习惯的不同(我是回族),白天我们要顶着烈日、酷暑,冒着余震为灾民服务,居住的帐篷内一天内最高温度可达五十度左右,几乎天天洗“桑拿”;夜晚帐篷内潮湿、闷热,虫子很多,地面潮湿使人无法入睡,我每天只能以矿泉水、方便面、米饭加咸菜为主(灾区安置点无回民餐)),即便是这样也要尽量保持体力,为的是有个好身体,不能给灾区人民再增加负担。感冒药就着每天的饭吃。连日里巡诊、应诊,加班加点的工作劳累,我的老毛病腰椎间盘突出病又犯了,整个腰部像铁板一样疼痛难忍,加之帐篷内闷热,我每天只能靠侧卧来缓解地面潮湿给腰部带来的疼痛,又贴上风湿膏治病防潮。即便是这样我也没有影响正常的医疗工作,仍坚持坚守在岗位,为灾区群众送去我的爱心。我感到灾区的人民比我们想象的更坚强,他们在大灾面前不屈不挠地守望这片家园,相信政府帮助他们共渡难关,重建家园。见到的每一个灾民都对我们医疗队的到来表示感谢。
    当我站在汉旺镇震后的废墟上,看到散落的学生课本、医院病历纸、一家三口合影照及存折,我思绪万千;当我站在汉旺镇广场看到时钟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28分,花坛上是贵州省120名志愿者行程2天时间,共花费60万元、用200万朵鲜花组成的大花坛,铺满了用玫瑰、康乃馨、非洲菊编成的“四川和贵州人们心连心”的图案,这既是生者对逝者的祭奠,也是贵州人民要为坚强的四川人民建立起一个强大的精神家园,所有的这些使我禁不住泪水潸然泪下;我深深地感到能够活着真好,平安真好,健康真好!今后我会把爱随身携带,对生命心存敬畏,对社会心存感激,善待每一位病人,用微笑面对生活。在这里生死在瞬间转换,生命是如此脆弱,不堪一击。而这里的人民又是如此的坚强,在灾难面前昂起不屈的头颅重建自己的家园。6月6日晚上,安置点举办了“大爱无疆,情暖灾区”联欢活动。我和其它的女队员演唱了歌曲,表演了诗朗诵,鼓励和引导灾区群众抗灾自救、重建家园。得到了灾区群众的广泛称赞。
    我是一名白衣天使,无私奉献是我们的天职,奉献就意味着没有任何索取。此次的抗震救灾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我的工作职责的光荣,护理人员是南丁格尔诺言的践行者,在日常工作中我要把爱随身携带,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以微笑迎接每一天的到来,并且微笑着度过每一天!(张珂系平煤总医院内科科护士长,已被市妇联授予“平顶山市三八红旗手”称号)